中壢燃藜第紅樓

景點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1)見證劉氏萬蔚公派下之劉奕坤一脈於中壢三座屋地區的墾拓及周邊城鄉發展歷程,據地方史保存價值。
(2)紅樓建於1920年代,仿西方近現代主義樣式,二層紅磚建築,陽台為受殖民樣式影響,順應氣候風土的作法,為1920年代前後台灣士紳宅邸的典型形式,具藝術及科學的價值,表現時代潮流特色。
二、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築融合中西文化語彙,如中式建築柱礎配上西方古典建築的柱頭,漢洋裝飾風格混用;建物之窗門、玻璃、室內灰泥塑、扶手樓梯、磨石子地坪等皆呈現1910~1920年代營造技術之特色,具有建築史之文化價值。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與紅樓搭配之庭園、小橋、流水等保存現況佳;紅樓緊鄰三合院規制之燃藜第,呈現洋樓結合客家宗祠傳統建築佈局,極具特殊性,乃桃園地區罕見的配置型態,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一、 歷史性
劉氏自第16世祖從廣東潮州府饒平縣渡海來臺,最先落腳於觀音山一帶開墾創業,為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銅銀樓元哥都牛皮社山前鄉「奇珍華珍璞珍公來台始祖譜系」一脈,後第十七世遷居雙連坡大莊。中壢燃藜第紅樓之興築年代,《劉氏族譜》中記載為劉坤之長男劉家城(1870-1936)所建。再從燃藜第紅樓庭院小橋落款「昭和九年夏竣工」中推論,昭和9年(1934)應為增建後方庭園,故中壢燃藜第紅樓應建於大正6年(1917)之後至昭和元年(1926)之間。為劉坤派下劉家城、劉興枋、劉興橋等名人故居,具區域性歷史價值。且日治中期殖民地樣式洋樓印証台灣仕紳階級接納西洋歷史式樣之時代特色,見證建築史發展歷程。
二、 藝術性
建築形式為仿西方近現代主義樣式,表現時代潮流特色 ,室內樓梯地坪磨石子、門窗、天花及燈具中心飾帶作法做工精美,具建築藝術價值。

  • 電話
  • -
  • 開放時間
  • -
鄰近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