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燃藜第

景點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1)本建築作為公廳,見證劉氏萬蔚公派下於雙連陂地區的拓墾,其中劉奕坤一脈移居中壢三座屋建立祠堂,並擔任宋屋區長,見證周邊城鄉發展的歷程,具地方史之保存價值。
(2)燃藜第的裝飾融合漢式及洋式風格,並採用台灣季節性蔬果,題材具地域特色,並見證當時的時代背景,泥塑、剪黏、石雕作工細緻,彩瓷亦具特色。
(3)傳統民居現存格局一堂二橫、後方化胎保存完整,充分展現客家建築之宇宙觀及風水觀。
二、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1)格局一堂二橫、化胎、五虎下山、凹壽的作法反映燃藜第客家宗祠特徵,正堂土地龍神,前坡鯉魚止水,圍牆內側天公龕,體現客家宗祠建築之經典特色。
(2)傳統土埆磚、卵石砌基礎及木構造(如關刀拱等),以及民國59年(1970年)將原斗子砌圍牆整修為以洗石子為飾的牆面,見證不同時代之營造技法及演變。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燃藜第建成逾百年,形式完整且保存情形良好,與燃藜第紅樓共構,形成特殊樣貌,在當今桃園城鄉風貌變化快速之情形下,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一、歷史性
燃藜第約建於明治43年(1910)至大正元年間,由廣東潮州府饒平籍劉氏第十九世祖奕字輩20位堂兄弟一同參與興建。劉氏望族自第16世祖從廣東潮州府饒平縣渡海來臺,最先落腳於觀音山一帶開墾創業,為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銅銀樓元哥都牛皮社山前鄉「奇珍華珍璞珍公來台始祖譜系」一脈,後第十七世遷居雙連坡大莊。第十九世祖劉坤為日治初期至中期桃園廳中壢及平鎮地區重要人物,劉氏一脈亦係中壢及平鎮地區近代發展的重要人物,具區域性發展史研究的價值,並見証了區域族群移動及地景發展之變遷,具地方史之保存價值,故燃藜第可作為劉氏移墾史及區域發展歷史之重要見證。
二、藝術性
本案堂屋與左右二橫屋的構造融合傳統土埆磚、卵石砌基礎、斗砌磚,及日治日式木構造及混凝土構造(如關刀栱)等不同時期營造技術之特色。屋頂的剪黏、彩磁、交趾陶及牆身之洗石子、磨石子、彩繪等多樣裝飾作法精美,呈現不同時期傳統匠師的技藝及美學價值。

  • 電話
  • -
  • 開放時間
  • -
鄰近地點